

德天跨国瀑布 宾 阳 摄
秋日的广西中越边境,天高云淡、色彩斑斓。
走进十万大山,聆听“虽蕾”山歌的悠扬绵长;探寻胡志明的革命足迹,见证中越友谊历久弥坚;徜徉明仕田园,感受微风拂过稻穗的轻柔;泛舟古甑龙泉,在壮家姑娘的天琴声中与自然相融……百色、防城港、崇左三座边城,犹如三颗硕大的珍珠镶嵌在边境线上,璀璨夺目,让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沉醉其间。
边境小城焕发蓬勃生机
10月10日至14日,2025“壮美广西·多彩边关”全国文旅媒体人暨文艺名家采风活动举行。这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采风,汇聚了众多艺术家、记者和文旅博主。在5天的行程里,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港澳台媒体、广西区内主流媒体的记者以及艺术家、文旅博主共35人走进广西边关,探访秀美山水和体验多彩人文。
“边境的风景还是那片风景,但承载风景的文旅体验,早已脱胎换骨。”多次到广西边关采访的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站长谢洋说,明仕田园的变革极具代表性。过去,景区与周边村庄如同孤立的岛屿,资源难以流动。如今,管理者以“核心引领、全域共兴”为理念,通过“村村入股”的旅游公司模式,将7个村集体绑定为利益共同体。观光车统一运营后,仅一年便为村集体增收63万元。“这些变化,让人感到惊喜,看到未来之光。”谢洋说。
活动期间,采风团沿着崇左、防城港、百色三座边境城市深入一线实地采访。队员们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采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全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现广西边境地区文旅资源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生动记录当地在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领域的亮眼成果,进一步提升广西边关风景道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广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从凭祥友谊关的厚重历史,到东兴口岸的繁荣贸易,文旅融合正成为边疆发展的新动能。德天跨国瀑布气势磅礴,通灵大瀑布飞流直下,碧水蜿蜒于青山之间,彰显生态之美,已然成为中越边境最具魅力的旅游名片。”文旅博主程诗然说,广西边关沿途青山叠翠、壮乡风情浓郁,边境小城焕发着蓬勃生机,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旅游版图上富有活力的“增长极”
“此次活动是落实《2025广西旅游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实践行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说,该方案提出实施文旅经济“融百业超万亿”行动,坚持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营销相结合,坚持存量挖潜和增量提速相结合,系统谋划、整体部署,部门协同、全区联动,逐季实施、逐月推进,打造时节热点热线,推动广西文旅出彩、出圈,持续擦亮“秀甲天下·壮美广西”品牌。
按照规划,广西将努力实现202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速“双超十(10%)”,旅游总收入“超万亿”。在活动内容方面,打造四季畅游主题、深化“文旅+百业”、大力引育旅游消费人群、加强文旅宣传等均为重要任务。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采风活动聚焦广西边境文化和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兴边富民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取得的成果。广西的边关民族文化、探秘旅游产品和山水旅游线路是采风重点,旨在彰显边关魅力,激活消费动能,提升国际声量,配合打造特色鲜明的秋冬季畅游主题,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赴广西边境地区观光旅游,助力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山奇水美、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多元。近年来,随着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的推进,百色、防城港、崇左三座边境城市依托边关特色资源,做足“边”的文章,推动边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百色累计接待游客总达3507.2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达381.24亿元,占全区游客总花费比重的6.19%。崇左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22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增速居全区首位;实现旅游收入322.34亿元,同比增长15.63%。
防城港作为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城市,今年8月出台《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2025—2030年深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到2030年,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将实现体系升级,构建“政策创新+产业提质”双轮驱动的边境旅游发展体系,形成以“上山、下海、出国”为特色的立体旅游形象;实现品牌突破,打造中越文化体育旅游深度交融的国际化品牌,建成全国边境旅游标杆城市;实现示范引领,确立全国边境旅游标杆城市地位,成为中越文旅融合示范高地和国际级边境旅游目的地。
“当村民因旅游增收而露出笑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的美丽,更是文旅产业对区域发展的赋能。这背后,是机制创新的勇气、全域联动的智慧,以及文旅融合的深度。”谢洋说,边境的山水,千百年来静默如初。但文旅产业的创新,让这片风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条“温度”与“热度”并存的边境线
作为资深文旅博主,程诗然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旅游胜地,这次广西边关之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行程中她进行了两场直播,吸引50多万人次网友围观。直播中,她发现北方的网友对广西边关文化充满好奇,尤其对中越边境异域风情的文化景观十分向往。“广西边关不仅守望着国土安宁,更在新时代书写着开放、美丽、共富的生动篇章。”程诗然说。
广西边关山水如画,同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多元民族文化。从风光旖旎的海岸线到山水相连的中越边境,这条集山水、人文、历史之大成的“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已成为南方边陲文化一张亮丽的名片。
“清晨,友谊关前等待‘一日游两国’的游客排起长队;博物馆里,千年花山岩画正通过数字技术‘活’起来;文创集市中,天琴纹路被镌刻在书签上,随游客行囊走向四方……”光明日报实习记者严艺莲说,行走广西边关,印象最深的是那条“温度”与“热度”并存的边境线。这条曾经的地图上遥远的边界线,如今正被旅游的热潮与生活的暖意重新“熨烫”。
国际在线记者林姗婷说,这次采风让她领略了喀斯特地貌的山水风光,也感受了壮乡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体验。“我们与山水相望,与非遗对话,与边民沟通,看到了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还有当地对壮锦、天琴艺术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以及中越民众的友好交往与双向奔赴,这些美好令人感动,思绪万千。”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推出的‘一票游两国’‘一日游两国’模式,让广大游客可在一天内体验中越两国风情,让边关从地理的界限变为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纽带。”东盟头条新闻社副总编黎石海认为,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展现了边关的自然之“雄”和人文之“活”。
走进边关,采风团成员的足迹遍布城市乡村,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南疆大地,用慧眼洞察旅游崛起的奥秘,用心灵感受边关独特的风情。记者和博主们用心用情采写创作的作品,在各大媒体平台、社交账号推出,引发链式传播效应。CGTN越南语部脸书官方账号、东盟头条等推出系列对外传播视频,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和@程诗然的直播吸引数十万网友围观,一批线上视频作品播放量上百万次,在新华网客户端刊发的多篇专稿阅读量突破200万人次。截至10月23日,微博“壮美广西·多彩边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000万次。

采风人员在友谊关关楼下合影 粟 俊 摄

学生在练习舞鹿 粟 俊 摄

靖西绣球 粟 俊 摄
链接一 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
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长约725公里,经防城港的东兴市、防城区,崇左的宁明县、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百色的靖西市、那坡县等,涉及三市八县(市、区),串联东兴国门、友谊关、左江花山岩画、大连城、明仕田园、德天跨国瀑布、通灵—古龙山峡谷群、老虎跳大峡谷等知名景区和旅游度假区,辐射峒中、爱店、友谊关(浦寨)、水口、龙邦、平孟等边境口岸以及周边的边境特色村镇、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寨和乡村旅游点等。
链接二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中越两国2015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合作保护和开发德天(板约)瀑布旅游资源的协定》后,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高平省共同建设和实施的项目,双方在德天(板约)瀑布景区各划出2平方公里设立合作区,是中国第一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在合作区内,游客办理完相关出入境手续后,即可实现“一票游两国”,中方景区建有中越风情街和跨境街项目,越方提供特色美食及民族文化体验。2024年10月14日,合作区正式运营后,采用“刷脸办”办证方式和“三免”便利措施,实现无感通关。
链接三 广西边关旅游联盟
广西边关旅游联盟是由崇左、百色、防城港3个边境市共同成立的区域性旅游合作组织,旨在落实自治区打造边关风情旅游带的政策要求,整合边境旅游资源并推进跨国旅游合作。联盟通过签署《广西边关旅游联盟协议》,重点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共建、联合宣传推广及市场秩序维护等合作。2025年,联盟赴昆明开展“趁暖冬 赴山海”文旅推广活动,通过文创市集、非遗体验等形式推介旅游资源。同时参与深圳文博会等展会,推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
链接四 2025广西旅游年
2025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广西旅游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实现202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速“双超十(10%)”,旅游总收入“超万亿”。活动内容包括打造特色鲜明的四季畅游主题、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创新推出文旅新玩法、大力引育旅游消费人群、加强文旅宣传营销、实施消费惠民让利政策、提升“畅游广西”旅游设施、推行“礼遇‘桂’宾”旅游服务、营造“乐享广西”旅游环境等9个方面。

美丽的明仕田园 杜洪明 摄

宁明花山岩画点(局部) 宾 阳 摄

靖西通灵大瀑布 杜洪明 摄
本网声明
邮箱
| 旅游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