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为脉 生态为基:扬州多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5-11-25 16:48

近年来,文体旅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重要的幸福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扬州市2025年促进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22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落地见效,扬州四大省级、四大市级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力,以“运河文脉贯穿、生态基底共筑、业态融合共生”的鲜明特质,勾勒出这座千年古城文旅升级的生动版图,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市场的亮眼名片。

共性筑基:三水共织生态画卷,文脉浸润度假体验

扬州八大旅游度假区虽各有侧重,却共享三大核心基因。一是以水为魂的生态底色贯穿始终。从省级的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到市级的宝应湖、邵伯湖等湖泊型度假区,均依托长江、运河、湖泊构成的水文网络,构建起“城在水中、景在绿中”的生态格局。凤凰岛的湿地观鸟、清水潭的芦苇荡景观、宝应湖的环湖绿道,共同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扬州实践。

运河为脉 生态为基:扬州多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图1)

“城在水中、景在绿中”——扬州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

(扬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二是以文为根的价值内核一脉相承。作为“世界运河之都”,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以古运河为轴线,串联起“吴王开运”“隋唐起运”“康乾大运”等历史场景;邵伯湖旅游度假区深挖渔家文化,沿湖村的渔文化馆、乌篷船体验成为非遗活态传承载体;瓜洲度假区则延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诗画意境,让千年渡口文化焕发新生。这种文化浸润让度假体验超越休闲本身,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对话。

运河为脉 生态为基:扬州多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图2)

以古运河为轴线的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

(扬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三是以融为径的发展路径形成共识。从省级到市级度假区,均突破单一观光模式,构建“文旅+体育”“文旅+研学”“文旅+康养”的多元业态。这种融合既呼应了扬州培育“六大经济”的政策导向,更精准对接了游客从“打卡游览”到 “深度体验”的需求升级。

分级出彩:以创新为笔,以特色为翼

四大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创新为笔,书写文旅IP打造新范本。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的“大运扬州”古运河行进式游船演艺,运用全息投影、AR 互动等技术构建流动剧场。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则以“体育+音乐+亲子”的融合模式破圈,通过半程马拉松、音乐节、熊猫主题乐园的业态联动,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实现量质齐升。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湿地资源打造“飞鸟乐园”,成为长三角研学热门地;瓜洲度假区则以江景资源为依托,构建起集古渡寻踪、滨江露营、文化展演于一体的休闲集群。

运河为脉 生态为基:扬州多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图3)

小朋友们在瓜洲度假区享受“草坪露营”

(扬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运河为脉 生态为基:扬州多级旅游度假区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图4)

月夜下的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

(扬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四大市级旅游度假区以特色为翼,夯实全域旅游新根基。36道渔家船菜、非遗渔作体验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渔家风情。宝应湖旅游度假区聚焦湿地生态,推出观鸟研学、荷塘采菱等体验项目,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后花园”;清水潭旅游度假区主打“生态康养”,依托天然湿地与温泉资源,打造中医理疗、森林步道等特色产品;天乐湖旅游度假区则深耕亲子市场,以无动力乐园、农耕体验构建家庭休闲目的地。

协同共生:政策赋能下的全域共振

从省级标杆到市级特色,扬州旅游度假区的梯度发展格局背后,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措施》提出的“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热点”理念,正通过度假区的联动落地生根。枣林湾的马拉松与大运河的夜游演艺形成“日游夜娱”互补;凤凰岛的研学与邵伯湖的乡村体验构建“自然+人文”路线。这种协同效应不仅让度假区从“单点发力”转向“集群共振”,更推动扬州从“旅游城市”向“全域旅游目的地”加速迈进。正如古运河的流水滋养千年,如今的扬州旅游度假区正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径,在长三角文旅版图上书写着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当代新篇。

[责任编辑:龙建儒]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gzcmzk@163.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