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凝锦绣 笔墨绘天工

来源:中国文化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5-09-20 15:36

文 / 蒋朝显

珐琅彩又名“画珐琅”,是一种含二氧化硅的釉料,通常装饰在金属或陶瓷、玻璃表面。作为装饰材料,珐琅在古埃及有3000多年历史。

广义上的珐琅装饰材料和技术最迟在元代就已传入中国。《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珐琅器编》中记载有元代掐丝珐琅器12件。普遍学术说法中,中国珐琅彩瓷器是由西方传教士于康熙年间传入中国的,上海博物馆有同期的瓷胎珐琅盘、碗各一件。

珐琅凝锦绣 笔墨绘天工(图1)

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

《大英百科全书》解释珐琅是一种主要含二氧化硅的装饰材料,西方主要装饰在金属上,其中以银、铜为多。珐琅传入中国分两大类,一是装饰在金属表面经掐丝形成的独特门类,民间俗称“景泰蓝”;而另一种是画珐琅,材料精细,色彩艳丽,即把珐琅料作为绘画颜料,在瓷胎或金属胎上作画,其中以清代宫廷中瓷胎、料胎最为珍贵,也最为稀少。此类器物主要是供皇帝御用而生产,生产地点是在清宫造办处珐琅作。因雍正六年(1728年)前,彩料为进口,故名“洋彩”,清宫把这种瓷器称之为“瓷胎洋彩”。

在文献上出现“瓷胎画珐琅”的名称为康熙晚期,据《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记载,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初四日,“怡亲王交填白脱胎磁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龙。奉旨:此杯烧珐琅。钦此。于二月二十三日烧破二件。总管太监启知怡亲王,奉王谕:其余三件尔等小心烧造。遵此。”可知雍正年间早期即产生“白地画珐琅”,与康熙色地珐琅风格迥异。从宫中记事可见珐琅瓷珍贵的程度——一个瓷器还让亲王亲自进呈皇帝。

珐琅凝锦绣 笔墨绘天工(图2)

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

说起造办处,人们并不陌生,此机构隶属于内务府,是给皇家制造提供日用品及陈设用品之类的皇家制作工厂,由皇帝亲自指挥。造办处的能工巧匠皆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顶尖高手,其中以广东、扬州、苏州最多。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内务府下设置了造办处,初期设于养心殿,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

国内外艺术品市场中的清代工艺品,价高者多为造办处制作。明代相当于造办处的“御用监”由宦官主理,级别不高,而清代,造办处编制虽属内务府,但通常由一两位亲王或内廷的一品大员担任,说明了造办处的重要性,其所做工艺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康熙朝管理养心殿造办处的是皇子,且造办处内还有国外技术人员。而雍正时期,造办处管理大臣有怡亲王、庄亲王、裕亲王、信亲王等,其级别之高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皇帝对造办处的任何事务都直接过问,这也是清代皇家艺术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原因。这些艺术品是在皇帝等人监督下生产的,标准极为苛刻,做得好的匠人会得到皇帝的赏赐,做得不好的匠人会受到责罚,通常为罚俸、责备等。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一书记载了一个和鼻烟壶有关的事件:雍正八年(1730年)三月初六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携进画飞鸣食宿雁珐琅鼻烟壶一对呈进。奉旨:此鼻烟壶画得甚好,烧造得亦甚好,画此珐琅是何人?烧造是何人?钦此。海望随奏称:此鼻烟壶为谭荣画的,烧珐琅料是邓八格,还有太监几名、匠役几名帮助办理烧造等语奏闻。奉旨:赏给邓八格银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役人等,尔酌量,每人赏给银十两。钦此。本日,用库银赏邓八格二十两、谭荣二十两,首领太监吴书、太监张景贵、乔玉每人十两,催总张自成、柏唐阿李六十每人十两,胡保住、徐尚英、张进忠、王二格、陈得、镀金匠王老格每人五两。仅从这个事例可知,这对鼻烟壶受赏赐之大、受赏人之多,令人咋舌,而且皇帝很少赏赐大臣瓷胎珐琅,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高度26厘米、腹径13.5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8.3厘米,落“大清雍正年制”楷书六字款。画面构图为锦鸡、芦苇、牡丹、奇石。画面丰富,层次较多。锦鸡一雄一雌,在花丛中准备捉一螳螂,雄性锦鸡正在回首相望,情趣盎然;所绘芦苇似在风中摇曳,叶子的色彩异常丰富,显示宫中画师高超的绘画水平;锦鸡羽毛笔触极为精细,色彩变化层次丰富,表现力十分强有力。画面题字为“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五言诗文,引手印“佳丽”,落款印章为“金城”“映旭”。

雍正皇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并让顶尖的宫廷画师和文人官吏绘图题诗。在装饰纹样上,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亲自提出“秀雅”“细致”的要求,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制作珐琅器稿样,要求将“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之上,如运用中国画中“勾、画、皴、染”等作画技法,最终使得瓷器纹案活泼、主题感强。同时,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

珐琅凝锦绣 笔墨绘天工(图3)

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

雍正珐琅彩瓷器无论是满饰纹样,还是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精美绝伦。雍正早期没有红色珐琅颜料,后经广东匠人潘淳研究,在色料中添加“桃红颜色的金子红铜料”,炼出粉红色珐琅料,为了表示对“红彩”的重视,尤其是在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金成”“旭映”两枚印章,这也是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可视为是表现珐琅彩瓷的帝王品位。“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用色高贵典雅、画工精到,符合雍正时期的绘画特点。与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同期珐琅彩瓷对比,如同一人所画、一人所书,摇曳的花朵如同花随风舞,一派“鸟语花香”,作品的艺术性极高,也把瓷胎画珐琅做到了极致。胎质细腻洁白,彩料上乘,画工准确精湛,色彩层次清晰而丰富,也许正是出自郎世宁、唐岱这些宫廷画师之手,可为雍正朝典型器物,为雍正珐琅彩之巅峰之作。

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瓷器史》所示,珐琅彩瓷主要为两种,一是画印章款,二是青花款。此尊为青花款,青花楷书六字款仅雍正一朝独有。青花款非常少,在《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一书中仅见7例,以盘为主。此件器物的青花款形式与雍正朝其他官窑青花款完全一致,其构图为雍正时期典型的白地彩画形式,尤其此尊尺寸在雍正朝瓷胎珐琅中属器型稍大之物,更为珍稀。

雍正皇帝偏爱珐琅彩瓷,甚至对烧珐琅的匠人也体恤入微,对珐琅彩瓷的制作关心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雍正珐琅瓷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从总体上看,在清朝自清军入关后的268年里,雍正瓷器特别是珐琅彩瓷,为中国的陶瓷树立了难以攀越的高峰,由此可知这件“锦鸡洞石花卉灯笼尊”的珍贵程度。(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珐琅器专委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郭世轩]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