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

​——专家、观众热议民族歌剧《柳柳州》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25-08-15 19:33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1)

桂  歌

7月16日,民族歌剧《柳柳州》全国巡演第100场走进山西永济。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祖籍地,这场魂归故里的演出引发了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该剧聚焦柳宗元被贬柳州的生命终章,公元815年,这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贬谪柳州刺史后,以释放奴婢、兴办学堂、凿井拓荒等惠民举措赢得民心,最终于819年病逝任上,世称“柳柳州”,其“官为民役”的精神在广西传承千年。

《柳柳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出品,广西歌舞剧院排演。自2024年4月首演以来,该剧已开展三轮全国巡演,覆盖北京、山东、广东、山西等10余个省区市,累计演出逾百场。2025年,该剧修改提升后开展的“归乡”主题巡演反响尤为热烈。目前,该剧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2024—2025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5年“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演”,获国家艺术基金和广西艺术基金资助。

为提升品质,出品单位多次组织研讨会,邀请乔佩娟、仲呈祥、吕育忠、季国平、居其宏、盛和煜、王晓岭、马也、游暐之等20余位专家,与主创团队座谈交流。专家们高度评价《柳柳州》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并就其创新性、大众性、文化性等展开深入讨论。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2)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3)

2024年4月,《柳柳州》在北京首演。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4)

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入选剧目——民族歌剧《柳柳州》专家研讨会现场

孤舟钓雪觅本心 “官为民役”照今人

● 接通古今的精神灯塔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柳柳州》是“以史为鉴,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能源”的精品力作。“全剧选材严、开掘深、立意高远,聚焦柳宗元‘官为民役’和‘彼为天下者本于人’的民本理念,使中唐的中原儒家文化与岭南的百越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互鉴互补。”仲呈祥说。

剧作家吕育忠指出,剧中,柳宗元从“北望长安梦未休”的执念,到顿悟“我的长安是柳州”的生命真谛,最终将“官为民役”熔铸成不朽的为官之道的转变,如灯塔般照亮当代人的心灵——“造福一方不应是晋升的筹码,而是为官的初心与终点”。

《剧本》主编武丹丹高度评价该剧对柳宗元精神世界的刻画,认为其“做到了见人见事见精神,同时见了天地和风骨”,塑造了一个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历史文人形象。

● 人民性的时代回响

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卫民认为,该剧对人民性、人性的主题提炼颇具匠心,赋予柳宗元从社会底层、从民间滋生出来的完全陌生也真正簇新的人生理想,契合时代精神。

音乐评论家、剧作家居其宏评价该剧生动深刻地揭示了柳宗元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对加强新时代我国各级官员的勤政廉洁教育具有普遍而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级编剧王宏则从历史纵深角度指出,《柳柳州》打通了一面树立千年的古墙,让今人看到古今柳州的独特性格,看到了柳宗元的宽阔胸怀、人之风骨、文之底蕴、官之道德。“这是古人更应该是今人的理想精神状态,所以再演柳宗元的戏很有实际意义。”他感叹。

● 穿越时空的生命哲思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评价该剧具有“超常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认为其发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时代的人性提升意义重大。

词作家、《词刊》主编王晓岭提出,《柳柳州》题材具有独特性,和过去的官场戏、清官戏不同,讲述了一名文人的心路历程。

中国音乐剧协会原驻会副会长、秘书长王道诚认为,该剧实现了历史事实真实与历史精神真实的最佳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代价值。

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会长乔佩娟深情赞誉《柳柳州》:“这个戏展现了中华魂,是一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歌剧。”

八桂音画融诗韵 方寸舞台见精魂

● 民族歌剧的诗化意象

马也表示,该剧编剧常剑钧赋予了《柳柳州》的戏词以诗性,将广西山歌、民歌与唐诗、乐府诗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文熔炼成歌词,达到文学性、思想性、戏剧性的统一,既自然本色又浑然天成。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季国平同样肯定了该剧剧本重视独唱、对唱、合唱等歌唱样式的丰富性,将唐诗、剧诗与民歌交汇在一起,写出了歌剧文本的又一境界。

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欧阳逸冰十分赞赏该剧的创作思维——用诗句来叙述和抒情。

● 音乐戏剧的灵动交响

音乐评论家景作人表示,自己从音乐中听到了文学性、民族韵味、戏曲风格和歌剧动感,评价该剧作曲杜鸣为中国式歌剧的创新带来了奇妙的效果。他特别指出,该剧音乐将中原音乐曲调与广西民族民间音调、地方戏曲音乐以及广西山歌的对歌形式等巧妙衔接融合,赋予全剧清新、轻巧、清妙的效果。

音乐戏剧评论家蒋力评赏该剧“天上人间共一曲”段落:“戏剧与音乐高度融合,音乐推进了戏剧,导演不留痕迹地精心调度,真是绝妙的歌剧手法。”

湖北省荆楚戏剧艺术研究院院长刘丹丽感叹该剧音乐很有地域特色,“听到他们对山歌的时候仿佛听到刘三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歌剧》杂志执行主编游暐之同样评价该剧音乐无生涩困顿之感,结构清晰明快、乐思流动顺畅、衔接过渡自然,特别是主题曲《千古一人柳柳州》情感深挚、旋律动人。

● 舞台意象的写意呈现

《柳柳州》总导演查明哲提炼的该剧“追求诗化意象的写实”“强化表现象征的再现”“袒露假定的生活幻觉”的美学原则得到专家认同。游暐之称赞其舞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多功能转台使场景转换迅速便捷,视觉体验丰富多彩。

一级编剧盛和煜直言,该剧灯光和服化道、舞台调度各方面非常美,看得人心潮澎湃。

王晓岭也特别提到转台的运用,认为很有必要,不仅表现了柳宗元被流放的过程,更具有象征意义。

乔佩娟评价舞台呈现非常干净、清晰,结构非常好,毫不杂乱。

古今唱和共一曲 独钓寒江启新声

● 最广西的深情咏叹

马也盛赞该剧广西特色鲜明,“对中国歌剧创作来说,这种正面强攻的精神是壮举也是创举。”尤其盛赞该剧演员全部来自广西本地。乔佩娟高度肯定这部剧彰显了广西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依托长期深耕本土的艺术人才资源,突出编、导、音乐、演员、美术人才的全方位本土化创演架构,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功实践。

游暐之也指出,该剧所有演员、演奏员均是来自广西的本土力量,这将是《柳柳州》未来行稳致远、常演常新的人才保证。

刘丹丽十分赞赏广西歌舞剧院为年轻演员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培养年轻人才的举措,认为这是剧目拥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

● 多元艺术的交融互鉴

仲呈祥指出,该剧以民族歌剧的形式,让中原唐诗与广西民歌和世界歌剧交融互鉴,实现了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创新。

景作人分析,该剧剧本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戏剧结构和表现方式,且与地方歌舞剧和民歌表演有所嫁接,并与国际化的歌剧进行了合理衔接。

盛和煜特别喜爱剧中杨柳枝词和广西民歌的交融,认为这是士大夫的文化和底层劳动人民的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居其宏从音乐角度阐释,该剧对商羽调式(中原)和徵宫调式(广西)进行了系统对比,是构成全剧民族风格的基础。

● 民族歌剧的范式探索

王晓岭肯定了该剧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西洋歌剧和民族歌剧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做得很好,音乐非常好听。

游暐之特别提到《柳柳州》在不断打磨的过程中对重唱处理上的创新,加强了八重唱,改得非常好。

刘丹丽指出,该剧摒弃了西洋歌剧的一些传统,唱词多用骈文,讲究韵律、有韵脚,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是真正的民族歌剧,老百姓更容易接受。

文艺评论家文硕认为,该剧为中国歌剧注入了广西文化特有的淳朴与开明、温情与深情。

主创说

编剧常剑钧:

今天写柳宗元,我们要告诉观众什么?正如郭沫若先生诗中所述:“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之所以以柳宗元在柳州的生命最后4年为情节主线,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抚今追昔,敬畏历史、敬畏传统。

柳宗元的“官为民役”“彼为天下者本于人”的民本理念和他清廉刚正的品行,于当下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该剧的观众无论为官为民,均可从这位先贤身上得到人生的启迪。

鉴于以上考量,该剧的戏剧冲突以人物内心冲突为主、外部冲突为辅,着力揭示柳宗元由“北望长安”到“我的长安是柳州”的内心情感变化,由此完成该剧主题的升华。

作曲杜鸣、曾令荣:

音乐创作方面,在尊崇特定历史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唐代中原诗歌雅乐与广西民族民间音乐及山歌的交织融合,并借鉴传统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实现用音乐建构人物身份和性格、渲染气氛、宣泄情绪、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同时,该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民歌、诗词等元素,使中原唐诗、乐府与广西民族山歌交融互鉴,将传统戏曲艺术风格与世界歌剧整合创新,唱段唱词一咏三叹、感人至深、雅俗共赏,努力做到见山见水见情见理见人物。

总导演查明哲:

我为民族歌剧《柳柳州》提炼了主人公的演出形象——“风雨人生路上的多情跋涉、踏歌长行”。 

我对主人公柳宗元人生最后4年在柳州的作为、修行、命运轨迹、情感皈依作如下概括:

孤舟独钓寒江雪

风雨仕途觅本心

高山流水融民生

柳月依映人世情

北望长安  逐梦返归朝廷

官为民役  系魂终守柳州

我所把握的全剧美学处理原则为:追求诗化意象的写实;强化表现象征的再现;袒露假定的生活幻觉;别具一格的民族歌剧审美。

“归乡”之旅

2024年以来,《柳柳州》开展了多轮全国巡演,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近300万人次,成为流动的廉政勤政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堂。

今年7月11日、12日,《柳柳州》在西安演出“北望长安”专场,大唐不夜城同步推出“诗意展卷”主题装置展,吸引超5000人次沉浸式“打卡”,实现“歌剧演出+文旅体验”的双向赋能。“这是长安送给柳公的千年拥抱”,西安观众对这场“归乡”之旅展现出特殊的情感认同。演出中,“北望长安梦未休”的唱词引发全场共鸣,有观众表示:“歌剧让古籍中的柳宗元活了起来,他在其位谋其政的担当精神,对当代仍具有深刻启示。”

7月16日至17日,山西永济人民剧院迎来该剧第100场里程碑演出,剧组在柳宗元祖籍地开展文化采风,以“归根”叙事打动当地观众,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观众高呼:“欢迎回家,您是乡亲们的自豪和骄傲。”

民心共鸣

《柳柳州》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并非只复述历史旧迹,而是以现代之心去感受古人灵魂。 

 ——大麦@梦想家Mia

唐诗乐府雅韵如冷月照雪,广西民族山歌骤起似春雷裂土,二者相融独具特色,实在是一场听觉盛宴。 

 ——小红书@original sin

中原的唐诗乐府与广西的山歌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破壁实验,一次惊艳的文化DNA重组。

 ——小红书@野玫瑰

《柳柳州》以柳宗元谪居柳州的岁月为画卷,在音律跌宕与光影流转之中,为柳宗元这一文化符号注入了滚烫血肉。

 ——小红书@好运连连2025

《柳柳州》以民族歌剧的形式将柳宗元搬上舞台,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一场文化寻根。 

 ——小红书@小熊爱拍手

剧中展现了柳宗元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命运的抗争,这些情感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引起共鸣。

 ——小红书@小土豆

民族歌剧《柳柳州》不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重逢,更以磅礴的艺术力量,唤起了当代人对“官为民役”精神的集体共鸣。

 ——小红书@乌鸦H2O

《柳柳州》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让人认识到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巨匠。

 ——微博@声色的张扬__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5)

2024年5月,《柳柳州》回到柳侯祠进行汇报演出。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6)

2025年7月,《柳柳州》西安站演出签售现场。

“官为民役”千年回响 民族歌剧新翻柳枝​(图7)

2025年7月,山西永济站百场演出纪念活动中,剧组在柳园演绎《柳柳州》经典唱段。

(本版图片由广西歌舞剧院提供)

[责任编辑:关之芠]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经济 | 生活 | 本网

Copyright © www.fstt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是智库成都文化研究院、国智智库文化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

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24号  蜀ICP备17030312号-8  邮箱:editor@fsttcn.com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可信网站认证    公安备案图标   认证